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完善大企业服务和管理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4-07-16 11:52:28
完善大企业服务和管理的一些思考[本文共4344字]

完善大企业服务和管理的一些思考

2020年全国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税务工作会议部署,以税收治理“六大体系”建设为统领,以大企业纳税人为中心,担当作为、提质增效,在完善机制、信息支撑、风险管理、服务创新、集成分析、强基固本上再下功夫,高质量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

一、实体化运行后存在的问题

(一)从职责划分上,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第一税务分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本系统列名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担辖区内国家税务总局千户集团及扩围企业、省级列名企业和市级列名企业的名册管理、数据补充采集、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等事项;组织实施本市列名企业的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专业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工作;开展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经济分析及市外同类型企业的比较分析;指导企业完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组织、协调、指导、考核本系统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

有些职责没有具体的制度和流程做支撑,流于形式。亟需在新三定出台后,制定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对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二)从内设股室设置上,仍需要完善股室职能设置。

目前,辽阳一分局设有五个股室,股室职责也已明确,但与省一分局机关七个科室的职责不能一一匹配。一是在实际工作中,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两个环节工作重心存在时间差,比如风险分析股今年存在大量的分析任务,而应对股由于前期无风险分析复评,也就没有风险应对任务,虽然目前已将风险分析股和风险应对股两个股室初步做了职责调整,统一开展分析应对任务,但两科仅10人的工作团队难以应付大量的分析和应对工作。 二是没缺少风险识别部门设置,目前风险识别由分析股、应对股自行操作,在程序上存在瑕疵,缺少与省局风险识别部门的对接股室,造成工作衔接不畅。三是综合业务股,不仅完全承接省局综合业务科和考核服务科工作,还要承担市局办公室、人事、教育、党建、法制、纪检、财务、老干部和机关服务等科室的工作,对现有人员造成较大工作压力。建议在新“三定”部门规划调整中能统一口径,优化各市一分局内部部门设置,根据需要合理增设内设部门,科学分工,促进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全面提质。

(三)从与省局、市局各科室、稽查局、县区局的衔接上,存在统筹度不够、职责交叉现象

总局、省局工作安排规划的不确定性,造成指定工作和自选工作统筹难度。总局不定期地下达风险分析任务,省局频繁、不定期地抽调业务骨干参与总局、省局风险分析和应对,造成自选工作时断时续,不能持续开展,工作质效得不到保证。

与市局多科室存在业务交叉,工作统筹规划不够。作为实体化的新局,虽然市局指导意见中做了职责定位,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缺乏工作统筹,比如市局领导对大企业走访、为大企业提供专项服务、减税降费等,市局相关科室做了工作,而我们不知道,存在各扫门前雪,重复劳动,沟通不畅,造成工作成果无法共享的情况。

与县区局在工作中只是形式上的对接,没有充分发挥出县区局作为属地局,在大企业服务和管理中与我局应有的配合作用。我局市大企业管理和服务指导意见中,强调由各县区局法规股承接我局推送的大企业服务和管理任务,由于各局法规股承接市局多个科室的工作任务,因此各项工作在形式上能完成,质量无法保证。

(四)从人员配备数量、质量上,仍不能满足大企业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人员短缺。一分局目前实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4人长期被省局借调,与兄弟市大企业局相比、与管理的省列名企业相比、与总局省局下发的税收风险分析应对任务相比存在严重的人员不足且能力水平不够的问题。抚顺局60人分管40户省列名企业,营口60人分管81户省列名企业,铁岭52人分管22户省列名企业,辽阳26人分管50户省列名企业,今年,我局共承接总局、省局推送风险分析工作任务三批次, 36户,承接总局推送的风险应对工作任务一户次,上报省列名企业风险分析应对任务15户,目前我局分析应对实际人员为10人,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急需补充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亟需提升。国地税合并后,大企业的管理变成全税种管理,无论是原国税、还是原地税的税务干部,都存在对部分税种不通不懂不熟的情况,在税收政策快速变化的今天,对大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增补欠缺的税种短板十分必要。同时大企业管理的专业性也决定了人员素质的过硬性,培养和选拔政治、业务过硬的干部十分必要。

(五)从执法依据上,缺少大企业局开展工作的法律支撑。

我局在执法文书、执法程序、执法手段等方面都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采取案头分析、与企业沟通、税务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尤其是省列名企业的风险管理上,在企业不配合工作的情况下,面临着改善营商环境与完成风险分析任务的双重压力。

(六)从系统管理上,缺少各项大企业服务和管理的工作制度和实际运用的工作平台。

大企业各项工作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导致工作中,无明确程序,不能有目的地开展各项工作。如企业涉税诉求响应机制、重大涉税问题集体审议机制、分析应对案卷归档管理制度、千户集团及扩围企业、省列名企业涉税数据档案建设制度、重点税源大企业走访对接机制、千户集团及扩围企业、省列名、市列名企业按行业、按税种、按属地的名册管理方案等。

缺少大企业税收服务和风险管理平台。对于千户集团及扩围企业,由总局统一采集企业账套数据进行风险识别,而对于省列名企业,我们没有采集企业的财务账套,在风险识别与分析过程中,缺少足够的数据来源;电子抵账系统无权限从后台调取企业完整数据,极大地制约了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工作质效;“天眼查”等第三方信息采集工具还没有充分利用。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提升站位,加强领导。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税务总局党委关于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改革的各项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抓好规划,细化工作内容,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提请局领导研究解决,争取多方支持和帮助,把好事办好。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建章立制,狠抓落实。根据总局各项制度规定精神,及时对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逐步制定出一整套适用于本地实际的工作制度和规范规则。

对外与风险管理局、稽查部门互动,建立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加强风险分析、推送、避免重复入户等有效工作交流;与收入核算、收入分析部门互动,找准分析点位,共享分析资源,建立税收分析工作机制;与纳税服务部门互动,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大企业开展高层走访、政策辅导、风险提示等具体工作,建立大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工作机制;与法规、货劳、所得税部门互动,对部分大企业提出的重大涉税事项,建立大企业重大涉税事项的研判机制。与征管互动,利用金三系统,深入挖掘税务端企业涉税数据的采集和整合,为税收风险分析打下良好基础。构建辽阳市大企业涉税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各层级税务机关与大企业的高层交流对话机制。不断丰富、填充管理范围内大企业数据内容,完善对风险分析、应对的一户式企业数据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对内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将内控机制建设贯穿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全过程。按照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指引要求,确定本地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主要风险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建立重大涉税事项局务会审议制度,切实防范工作风险。

(三)优化结构,配强人才。综合分析现有干部的结构状况,及时向局领导提出需求建议,充分考虑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因素,努力争取把知识结构全面、专业技能精湛、实践经验丰富、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吸收到大企业服务和管理部门中来。发挥各类干部的长处,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有计划地通过遴选、招录等多种方式,将具有会计、税收、统计等专业背景的干部充实到大企业服务和管理部门,要加强计算机应用、数据处理等方面人才建设,配强配优信息化建设人才。要强化人才培养,拓展专业深度,挖掘干部潜力,促进大企业服务和管理部门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四)集成信息,数据管税。明确大企业税收管理以数据管理为核心内容。完善与征管、风管局、省局风险共享平台等风险数据采集方式、方法,充分采集第三方信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第三方信息、重点税源数据库有机结合,提高企业涉税信息采集量,通过多渠道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获得企业更为充足的涉税相关信息,加强同一税种间不同数据来源的比对和不同税种间的勾稽关系比对,便于税收数据信息采集、使用、应用的“数据管税”模式。

(五)理清思路,明晰流程。结合总局千户集团各项工作流程要求,全面梳理名册管理、数据管理、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纳税服务等业务环节,细化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流程,实现岗责体系、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功能的集成联动、优化整合,确保管理到位、工作有序、流程明晰。

(六)注重实际,科学配置。根据上级“三定”暂行规定内容,结合工作重点,根据编制数和人员到位情况对现有工作职能进行合理划分,科学配置内设部门,进一步细化各股室的职责分工,做到分工清晰,衔接有效。在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向上级请示成立风险识别股,同时将风险分析应对二个环节业务合并,成立两个风险分析应对股。请求市局,按机构编制要求,配齐班子指数,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七)统筹兼顾,构建网格。建立以管理为中心,以服务为羽翼,寓服务于管理,统筹兼顾的大企业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机制。按照风险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构建网格单元,将我市大企业管理对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行业和规模进行归类管理;将各局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按管户、按行业情况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有效整合系统内人力资源,通过对网格单元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各种服务及风险分析、应对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企业监控网络。纳入市局列名企业的大企业复杂事项管理原则上由第一税务分局开展或推送所属税务局开展。第一分局与各县区局建立业务对接的联系机制、联络部门、联络人员,需要对各县区局推送工作任务时,进行直接对接,避免工作出现推诿,明确对接岗位职责,达到对重点税源管理和服务的效果。

(八)扎口管理,分级应对。建议在市局各业务科室对部分企业进行分税种涉税疑点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强化税收数据扎口管理,由风险管理局统一归口,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形成风险分析计划企业名单,按省列名、市列名、县区局重点税源企业分别推送到我局或县区局开展风险应对。建立大数据和风险管理“数据风险部门归口管理、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横向互动机制,健全“数据管理总局、省局两级集中,省市县局分级采集、全方位应用”和“风险分析总局、省局为主,市局为辅;风险应对省局、市局、县局为主,分局为辅”的纵向联动机制。

(九)明确方向,强化自选。在完成总局风险分析应对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我局将以省、市列名企业的风险分析、应对及市局安排我局的各项任务为工作重点。建议对跨市集团企业、同一法人的多家企业作为省列名企业进行管理、跨县区局的集团企业、同一法人的多家企业作为市列名企业进行管理。明确我局跨区域、分层级管理的工作方向,解决税收管理中始终存在的不能对集团企业、同一法人多家企业全面统一开展风险管理的问题。

(十)个性服务,风险防控。实施大企业重组涉税事项纳税服务工作机制。依托涉税事项协调会议机制,解决大企业重大复杂涉税事项。提供大企业重大交易事项专业辅导,建立大企业涉税风险提示制度,提高大企业风险自我防控能力。

(十一) “信用+风险”,联动融合。建立纳税人信用评价、监控预警、风险应对联动融合的全流程新型监管机制,对高信用积分大企业纳税人给予充分信任,减少不当打扰,将低信用积分纳税人列入税收风险管理重点对象;根据监控预警时发现的不同级别税收风险,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手段;将监控预警和风险应对的结果与信用评价挂钩,对不遵从纳税人扣减信用积分,降低评价级次。

《完善大企业服务和管理的一些思考[本文共434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