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三化学易错知识点 篇一“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正确,相似相溶。硫和白磷都是非极性分子,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是非极性溶剂,所以易溶。而有机酸差别较大,比如甲酸和乙酸等小分子还是易溶的,但是大分子有机酸比如硬脂酸软脂酸就不易溶。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正确。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 Na2S+H2S=2NaHS。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错误,Fe2+和Br2不共存。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
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正确。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 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 ……此处隐藏3202个字……烧碱反应:HNO3+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2HCl
(7)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2NaOH
(8)盐 + 盐-----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三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2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24、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5.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6、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