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合集44篇)

时间:2024-01-19 01:37:3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合集44篇)[本文共82097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4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的范文。

篇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如何设计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 ……此处隐藏84664个字……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一、活动应具有实效性。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帮助,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想到活动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动进行后学生收获甚少或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如:导入部分的观看动画,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新知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动画内容,学生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意义不大。再比如:小组合作交流,目的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安排一个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肯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能产生良好效益,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精心思考,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多方因素,让学生都能乐于参与,从中受益

二、活动的全面性。

即有多少学生能参与其中。一项活动的安排,如果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数学,人人有数学学。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将面尽量扩大,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三、活动的完整性。

有些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时,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即当学生没有得出结论时,教师便将其打断,终止了活动的正常进行,结果变成了教师告诉了学生结果,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了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他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远比教师塞给他的要好。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不能让他们望而兴叹、无能为力,这样便可确保活动顺利的进行,完整的结束。

看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论文

2.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3.浅谈小学生数学教育论文

4.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的论文

5.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类论文

篇44: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论文

“教学有法无定法。”要想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教学方法,仅供探讨。

一、提示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然后教师提示重点,使学生获取新知。如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出示了让学生独立笔算,我巡视时发现一部分学生的商是24,这时我要求学生验算,学生顿时愣了,我就抓住这个时机提示:同学们:按我们判断商的方法有几位,这个式子应是三位数吧,谁是三位数?这一问,学生通过思考得出“1上面要商0”用0占位才对,教师板书: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让学生齐读两遍。

提示教学法,它的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点,自觉地去解决矛盾获取新知。

二、抓关键词句

数学应用题有些计算方法易混淆,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而要做到理解,就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关键词句的含义。比如,教学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出示题:小鸡有36只,比大鸡多8只,大鸡有几只?我让学生把题读两遍,提问:你们认为这道题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你对它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关键句是比大鸡多8只,大鸡少,我又画图,这样学生更加理解了大鸡的只数是哪一部分,学生很快得出36-8=28(只)的答案,我告诉学生要记牢,审好题,不要一看见“多”就加,“少”就减,得看清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看比字后边是“谁”,求得又是“谁”,多就减,少就加,这是逆向题。为了突破这一易混点,宜采用题组比较的方法练习。拿生活中常见的事为例:

⒈小红有苹果5个,梨比苹果多3个,梨有多少个?正叙题,5+3=8(个)

⒉小红有苹果5个,苹果比梨多3个,梨有多少个?反叙题5-3=2(个),这样使学生深刻理解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很容易列出算式,而不会见“少”就减,见“多”就加了,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又如:有关倍数的一般应用题,学生在练习中很容易发生混淆,遇到逆向的题目就更困难。教学时让学生先针对一数量关系,甲数是乙数的'3倍,列成3种不同的关系式。例如:甲数÷3=乙数,乙数×3=甲数,甲数÷乙数=3等,一个数量关系列出几个等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为引进应用题做好了准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组教材,把结构基本相同的应用题进行对比训练,并逐步变换形式提高难度,这样不但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且有利于拓宽思路、发展思维。

综合练习⒈小红家有杨树15棵,柳树是杨树的3倍,柳树有几棵?15×3=45(棵);⒉小红家有杨树15棵,杨树是柳树的3倍,柳树有几棵?15÷3=5(棵)

三、答辩求知

在处理练习题时,为了让尖子生带差生,为了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我经常采用“答辩法”进行教学。当学生做好练习题后,抓住学生的解题方法不同,让他们进行答辩,以拓宽学生思路,还可抓住正误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进行答辩,以好带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题帮理解

当遇到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及思考题时,首先教育学生不要急于解答,而要认真审题意,一读题目里讲了什么?二读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三读思考解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解错应用题相当多的情况与没有认真读题有关。千万不要一读而过,例如:六册练习十第13题,一个养禽专业户,养鸡980只,养的鸡比鸭的2倍多20只,养鸭多少只?这一题一生列为980×2+20;一生列为980÷2+20;一生列为980÷2-20;这一题为什么出现错误多,主要没有弄清谁比谁的2倍多,这一句是关键句子,多980里面减去多的20只,再除以2,才是鸭的只数,(980-20)÷2.

五、画图帮理解

当遇到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及思考题时,可结合具体内容和不同年级的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一些帮助解题的策略,使学生在遇到复杂数量关系时,按照常规思路很难求解的题目时,有画线段图方法帮助理解。如:六册练习十三第19题,例:同学们大扫除,打扫操场的有26人,是打扫教室的人数的3倍,打扫院子的有27人,参加大扫除的一共有多少人?

首先问学生题目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同学们大扫除的事。又问分成了几组?哪几组?学生回答:三组。有打扫操场的,有打扫教室的,有打扫院子的。学生说着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又问关键词句是哪句,学生回答:教师用彩笔画出来,是打扫教室的3倍。这一句是逆向思维,列式36+36÷3+27.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是我一贯的做法,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就可以把题的条件、问题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展现在图上,从而比较容易地看出来解题的方法和途径。

以上所谈的几种方法,对解应用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能正确解答,提高了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我要再接再厉,奋力拼搏,以便探索出更好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合集44篇)[本文共8209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