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知行,行之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知与行

时间:2024-04-15 14:01:34
知行,行之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知与行[本文共1742字]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况

知与行一直以来都是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课题。知行合一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和原则,仍能为今天的学校教育提供一些启示。知与行的定义与关系常常成为教育学者辩论的焦点,也是教育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实践后得出的不同结果和实践经验。从狭义上说,辩论焦点围绕着“知”,有些学者认为,“知”是指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知与行中的知具体概化。而有些学者赞成:“知”就是通晓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我认为无论是广义狭义的辩论和理解,学者们对“知”的认识,始终是围绕着德育教育的核心展开,也是始终服务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树立。因为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知是指人们必须通晓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以及处世的能力,行是指我们的实践和行为。先知后行,知服务于行,用行实践知,并验证知,创造更多的知,行得更高远。

一、知之生  

知识以及认知能力的产生,都离不开观察、温故、实求求实、至诚,这些必经的步骤和过程。

观察:视、观、察。看到眼前的现象,从不同的方面、角度、深浅来分析,理性观察分析,接受现象,从而思考事件,理解发生缘由,接受发生的结果,总结和吸取经验,最终形成正面的认知。

温故:“温故而知新”,了解先行人的经验、阅历,用在现在,对现行发生的事情三思而后行。时时去温习,从中得到新的知识。对现行发生的事情和在做的事情进行总结,从而创新。日知其所悟,对本来知识懂得越来越透,才能提高认知能力。

实求求实:“学问都是跪着求来的”,生活中的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成长和学习,但别以为,这样的学习就能让自己获得知识提高认识,这些都是生活给予的,不是自己求来的。不用带动思想而得来的知识,不算学习所获。学知不足,业精于勤。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才算有成长。求知识学问的同时,还要求实,实事求是,有判断和思考能力。求实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自省。古圣贤有:吾日三省吾身。提升自我修养,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有足够的定力和悟性稳住自己的心不被外界干扰,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环境的正知、正见。从而能求实,看清事情的本质,提升自我修行能力。

至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是一个哲学概念,此处取其意:如人、如天、如地、如自然界等的本然状态,是事物本来的样子。只有至诚,用心参透每天发生的一切并用心珍惜和思考,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身。“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意思是:只要达到最真诚的境界,就可以预知未来的事情。了解了事物的本身状态,明白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才能预料事情的发展方向。

至此,知从中生。

二、知之行相  

知服务于行:正面:知处仁、知利仁、知损益、知一贯、知人语。反显:不惑、不媚神、不无知耍诈。

先知,从知中积累经验,增长智慧,从而约束行。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当认知上升为行为习惯和道德标准时,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以道德标准为中心思想的主轴,形成自己的标准和底线,选择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与事。这是知影响行的具体细化表现。

三、知—习—行

知,然后练习,在行时用上所学知识,所得的道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就像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可以促进学业的发展,可以促使美好愿望的实现。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不“勤”。勤奋刻苦、独立思考。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从而让知更充分有效的服务于行。

四、行之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知成。在知的基础上,行,用行来验证知。只有有了理论上的深刻认知,才能在行动中时刻清醒;只有有了理论上的深刻把握才能在实践中坚定果敢。知而不行,知是未知。知而不行,是无用的知。读万卷书,满眼尽是他人观点,大脑被他人占据,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每个人的思维都如同一根弹簧,当他每时每刻都在承受和阅读别人的思想与历史的时候,其自身便失去了天生所应有的弹性与延展性。人生最可悲的境遇,就是“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不会被别人阅读”。

知行关系,从其哲学的基础来说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从知识的来源讲,“行先知后,以行求知”,实践第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人类的“知”是在“行”的基础上形成的。宇宙间的道理,都是先有事实,然后才发生言论,并不是先有言论,然后才发生事实。同时,也只有通过“行”的检验,才能知道“知”是否符合事实。正可谓“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行”是“知”的基础,“知”反过来又指导“行”。但并不是所有的“知”都能指导“行”,只有那些与实际相符,与实践相联的“知”才是引导人行动的“指南针”。 应该说,“知难行亦难”,“知”与“行”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知”随“行”发展而发展。发展自身,知行合一。

《知行,行之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知与行[本文共174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