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想北平说课稿苏教版(推荐7篇)

时间:2024-11-18 14:02:08
想北平说课稿苏教版(推荐7篇)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7篇《想北平说课稿苏教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想北平说课稿苏教版》相关的范文。

篇1:《想北平》说课稿

《想北平》说课稿推荐

一、教材分析

1、本专题针对的阅读问题:

一部分中学生,面对有滋味的经典散文,知道好知道是美文,却说不出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入宝山而空回。寂寞的经典之作,“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试图提供的有效阅读方法:文本研习——具体语句、题目、标点符号等的品读

3、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得其味

4、所选文本:

“看似平常最奇崛”的《想北平》——“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象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

普通:语言平实如话,内容简单明了

有滋味:深切的故园情思,对比写景物特点的手法

5、学习者:有上述阅读问题的高一学生

二、我分析之后的设计

1、教学难点:得其滋味

2、教学重点:品读具体语句,进入文本情感世界

3、教学方式:

品读具体语句:我真爱北平、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诵读重点段落:4~7段

三个关键词:母亲、爱、几乎

4、教学时数:2课时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冷送衣服的多是母亲——母亲总是和温暖联系在一起的

以自己和母亲十几年的相伴,给自己的母亲一个概括性的定语

体贴的母亲

温暖的母亲

给我安全感的母亲。。。。。。

——引出第一个关键词:母亲

(二)进入文本:

问:老舍把北平看作母亲,说他爱北平母亲,那么,文中的母亲可不可以用这些词语形容?可以的请从原文找出依据。不可以的话,请告诉我们,文中的母亲老舍用了什么词语来形容?也要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目的:明确内容要点,概括景物特点,为情感的品读打基础。

动中有静的“母亲”

在人为中显出自然的“母亲”

花多菜多果子多的“母亲”

——点:对比的写法,突出景物特点,比直接写更有表现力。

所以要诵读,感受一个鲜明的“我”之景物。

品读:让景物特点活起来

小结:

“我”爱这样的'北平母亲,给“我”闲适、安全、妥帖生活的“母亲”。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几乎”: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负载

复杂的感情集合体,无法一下子全讲出来

轻声读全文,寻找“爱”里包含的丰富情感。

有自豪

有依恋

有欣赏

有赞美

有喜爱

景物的描写里浸润着对故乡、家园如此丰富复杂的情感,却都浓缩在一个“爱”字里。

所以要诵读,让丰富深切的情感之花绽放美丽。

诵读。让情感绽放开来

(三)总结方法:

越经典越没有匠气,大雅若俗,越容易一读而过,要做阅读有心人,学会细嚼慢咽;

从具体语句深入,学会用自己的经历、感受、思考泡出文字的滋味,必将体验到满口余香的阅读乐趣。

回答千古一问:

有心之人品其文

用心之人得其味。

(四)作业:

阅读同样运用了对比手法写景物的散文《故都的秋》。

(1)品味北京另一种美,体悟爱的别般滋味。

(2)完成文后题目。

篇2:《想北平》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想北平》。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方面来展开我本次说课。

一、教学理念(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表个人观点。

二、教材分析

《想北平》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是“漂泊的旅人”板块中第一篇课文。本专题通过古今中外有关家园的文本对这一人文母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人与故乡的关系。

本文是老舍在特殊时期的散文作品,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渲染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时对故乡的牵挂,集中而典型的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

三、学情分析

1、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但是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点拨和引导。

2、老舍的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早已为学生熟知,但是老舍的散文平时学生接触不多,所以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3、高一的学生大部分已经住校,对“离家、故乡”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易于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以情驭景”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小组合作,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家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增强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一是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学习“以情驭景”和对比手法。

二是感受作家对故都的深切眷恋之情,增强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方法:诵读法、情景法、提问法和研讨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自主探究法和悬念法。

七、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导入新课。

“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情是故乡真,人是故乡亲。思乡念亲的情感亘古不变、历久弥深。尤其是身在异乡他国,这种思念更是刻苦铭心,销魂蚀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情感世界,感受《想北平》的灵魂悸动。”

接下来我将运用“整体感知――咀嚼鉴赏――拓展延伸”的“三板块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体会本文的情感。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此处隐藏7459个字……经历、感受、思考泡出文字的滋味,必将体验到满口余香的阅读乐趣。

回答千古一问:

有心之人品其文

用心之人得其味。

(四)作业:

阅读同样运用了对比手法写景物的散文《故都的秋》。

(1)品味北京另一种美,体悟爱的别般滋味。

(2)完成文后题目。

6、板书设计: 想北平

老舍

母亲

几乎

品读:细嚼慢咽

诵读:泡出滋味

————有心之人品其文,用心之人得其味

篇7:《想北平》的说课稿

关于《想北平》的说课稿

一、说教学理念

1.主要采用互动交流、评点对话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协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2.注重情感的体验与品味,注意对语言的咀嚼体味,达到真正读懂文本、培养阅读习惯与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品味文本语言,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习作者从平凡小事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3.情感目标: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 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三、说学情

已有知识和经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家园不可割舍的感情;高一学生,文字理解与表达能力已达到一定的高度

学习方法和技巧:注重情感的体验与品味,注意对语言的咀嚼体味

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 的眷恋思乡之情

四、说教材内容

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的第一篇课文

文本特点:作者用纯净通俗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北平深切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品味文本语言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习作者从平凡小事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六、说教学方法

教法:点拨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协作、交流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乡是一杯陈酿,离它越久,香味越浓;故 乡是一首歌曲,它的音符和歌词烙在游子的心头。故乡存留了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从未间断过表达对故乡的恒久记忆与牵挂,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思念故乡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入境,身临其境地那股浓浓的眷 恋之情,激起情感共鸣,引发学习兴趣。这是感悟散文意境的第一步。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问:谁想北平?(导入了解作者)

(1)学生介绍老舍相关知识

(2)师指明识记重点: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 须沟》等,1951 年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问:作者想北平想到什么程度?(导入赏读文章最后一句,初步感知作者感情)

3、问:作者为何如此想念北平?(导入探究文本)

这样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中把握大意与初步感知作者感情。而且文章的层次也已经明确无疑。

三欣赏探究交流

(一)探究问题:作者为何想北平想到要落泪的程度?

1、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

(2)找出文中表现出的理由

(3)跳出课本,探寻理由

(4)交流、讨论思考所得

2、参考提示:

(1)不在北平。(引导简单了解作者当时情况)

(2)不只是游子的思乡之情使然。(引导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3)深层次原因:因爱而想(引导赏析课文2、3两节)

(二)探究问题:作者对北平有怎样的爱?

1、学生活动:

(1)诵读课文2、3两节、

(2)归纳、交流

2、参考提示:

爱到说不出

(1)与北平心灵契合融为一体

(2)如爱母亲一样爱北平(了解老舍对母亲的感情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理解文中所说的那种爱)

(3)愿为诗人,像杜鹃似的啼出对北平的爱(了解“杜鹃啼血”的典故,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深情)

(三)探究问题:这个让作者如此眷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引导赏析“我的北平”)

1、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4---6节

(2)自主概括所写的“我的北平”的特点

(3)交流

2、参考:

复杂而有边际

动中有静

(我的) 北平→ 布局匀调

贴近自然

(四)探究问题:作者为什么只写“我的北平”?

1、学生活动:

(1) 欣赏北京的相关图片

(2) 回顾全文内容

(3) 讨论探究: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大都市 ,可写的地方很多,这里作者为什么不去描写北平的宏伟的皇家园林、高大的建筑,却把笔墨花在北京的物产、平民的生活上?

2、参考:

(了解:)有人曾问 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小结:)可以说北京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因此,老舍笔下的北平必定是与众不同的北平,是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感的“我的北平”。是一个平民的北平,一个普通真实的北平。(导入写作技巧的学习)

这一环节灵活,可让学生充分独立展示的思维过程,培养其思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化形象的感知为抽象的理性分析。这一过程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其学会归纳。

四写作技巧延伸学习:

一枝一叶总关情,作者虽然是选择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但是,通过这叙描的“我的北平”,表明了自己与北平的亲密关系,表达了独一无二的情感。

他真正融进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才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才能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写出如此虽简洁、朴实却纯净、亲切、深入人心的文字。让我们也学习这种写法,用心品味我们的情感,表达我们的情感。

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五布置作业:

老舍以平民的身份写家乡北平,请同学们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写一下你们家或家乡的那些那些牵挂的人、景、物。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对已学知识的迁移和巩固,学习作者从平凡小事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想北平说课稿苏教版(推荐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