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新版多篇)

时间:2025-02-16 08:53:28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新版多篇)

[概述]《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6、半截蜡烛

2、学生质疑释疑: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出示词语,朗读 伯诺德夫人 强盗 绝密 绝妙 蜡烛 熄灭 秘密 点燃 厄运 摇曳 杰奎琳 盯住 镇定 楼梯

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

2、交流: 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

4、妙在哪儿?

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想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1)、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2)、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3)、办法巧妙。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过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他们一家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智、勇敢)

3、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感悟每个人的机智与勇敢。

4、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三、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四、请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回家给父母讲讲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和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新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打开听写本。

听写字词。

写好了吗?对照大屏幕校对,写错的字再写一遍。

书空:厄

二.教学课文:

1.半截蜡烛只有一半长,却藏了装着绝密情报的一截小金属管,那么,这半截蜡烛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打开书,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半截蜡烛燃烧的画面(黑板)

蜡烛点燃了,烛焰跳动着,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心也越来越紧张。伯诺德夫人知道——(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自己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6)

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

3.同学们,能不能让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不能!)

能不能把蜡烛直接拿走?(不能!)

于是,他们一家展开了与德军的周旋(板:周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谁来读?

每个人自己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做法让你很佩服?(7—8)

(她是怎么说这句话的?谁来学着说一说?

她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你从哪里看出她其实很紧张?

她为什么表现得这样镇定?)

同学们,你们很会读书。从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伯诺德夫人其实很紧张,但是她表现得很镇定,真令人敬佩。自己来读一读这段。

指名读(2)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伯诺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却能表现得这样镇定自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真的过去了吗?(没有)

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出示蜡烛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情况也越来越危急。这时候,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指板书)

自己来读读课文的5—6自然段,学习刚才的方法,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勾勾画画,试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静下心来读。

5.大儿子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动作、语言分析人物镇定的外表和紧张的内心。

谁来学学杰克的话?

还有什么感受吗?

同桌读杰克搬回柴的动作。)

6.(手指蜡烛)烛光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书捧好,齐读这几句。(烛光摇曳……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7.(教师语态转轻松)这时候,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的声音。她是怎么说的?谁来说?

她有什么值得你佩服的 ……此处隐藏4171个字……伯诺德夫人呢?

(机智、勇敢、果断、镇定、临危不惧、爱国??)

7、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七、小结:

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孩子们能够化险为夷吗?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八

【设计理念】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设计特色】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过程】

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

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

(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⑴ 绝妙:

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

(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⑵ 危机:

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

(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⑶ 厄运:

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

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

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3、组织学生交流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瑙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

四、人物评价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练习设计】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 ) 昏暗( ) 严肃( ) 显眼( )

安全( ) 粗暴( ) 放心( ) 若无其事( )

2、我最欣赏剧本中______的语言,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教学建议】

剧本是编剧和演出所参照的蓝本,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其高度的集中性和典型的舞台性,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的空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潜藏于众多学生身上的巨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剧本,把学生变为“演员”,把课堂变成“舞台”,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儿童剧剧本,自行编演剧本,增加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趣。

但是要注意的是,语文课不等同于实践课,不能淡化对教材中语言文字的品味,因此在学、演剧本的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那些精炼、含蓄、画龙点睛的语句。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新版多篇)范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新版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