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搭石》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时间:2025-04-21 08:53:18
《搭石》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概述]《搭石》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部编版《搭石》的教学设计 篇一

课前谈话: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中心小学的罗老师,早上,当我走进我们刘家坊小学,看到学校虽然还在建设之中,但很干净,风景也美!我还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也是一种美,一种内在的心灵美!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节语文课,你们高兴吗?真的?有了你们的热情支持和敏而好学,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非常美满!

一、画简笔画,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风景画。(简笔画搭石)知道画是什么吗?没错,是搭石。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21课,题目是——(板书)

二、了解搭石,引出“美”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找得真准!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绾”是意思呢?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夏天还好,可到了秋冬,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搭石,其实就是平平凡凡的石头组成。但是作者却说它构成了——(生接: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齐读

普通的石头而已,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指名说)是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和作者刘章爷爷一起,走进小村庄,走近搭石去看看吧!

三、自读交流,寻找“美”。

请大家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你觉得美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小黑板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你觉得美的句子。并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我觉得美的句子是______,从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

四、品读感悟,欣赏“美”。

交流好了,相信,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已在大家的脑海中呈现。

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搭石的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行”,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行(hánɡ)

这些一起上工,或者一起下工的人叫——生:一行(xínɡ)人师:齐读两遍。(生读)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美。)

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请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告诉同学们?

(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3读得不是很好)

谁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师比手势)

(我还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受到美。)

能通过朗读把这美妙的声音送给大家吗?

谁能读得更轻快些?(一女生读得好)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不禁也想试试,行吗?(师范读)

谢谢,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好。大家一起来。

读得真好,老师都陶醉了。这么美的语句想不想积累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记忆力。(把小黑板中文段的重点词擦除,由学生填空读)有信心吗?

真厉害!看来老师是低估你们了。现在你们肚子里又多了一个优美的句子。只要同学们当好积累语言的有心人,你们的智慧背囊就会越来越充实。

乡亲们走搭石,有谁会抢路吗?有谁会突然止步吗?他们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可见乡亲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板书“和谐美”。

还有哪位同学在搭石上发现了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个句子写的是什么呢?

写上了年纪的人发现搭石不平稳,找来合适的石头换上。(摆搭石)

老师想考一考同学们的表演能力。(生跃跃欲试)

别急。想表演得好,那就得把这句话好好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哪个小朋友读得最认真,最仔细,老师待会儿就请他来表演。

哇,看同学们读得多认真。来,同学们推荐一个表演高手来演一演。

有信心演好吗?老师也支持你。我来配画外音。小演员,现在可要看你的表演天才了,看我们俩能不能配合默契。

(生表演,师篇故事情节配音)(生表演完,要回座位)

等一等,老大爷!面向生:现在我的身份变了,我是电视台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这位换搭石的老人。

老人家,您好!刚才看您急匆匆的,怎么停下来呢?

我发现有一块搭石不平稳,我去找一块石头换上。

这可要耽误您不少时间呀?

不要紧。要是我不这样做,后面过搭石的人踩到那块搭石可能会摔倒。水这么凉,会感冒的。

您真是位热于奉献的老人!谢谢您,您继续赶路吧。

师小结,老人家宁愿耽误时间,也要换好搭石,说明老人具有奉献精神!板书“奉献美”

你们还找到了哪些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从这句子体会到什么?(年轻人尊敬、关心老人。)(板书:尊老美)

村民们认为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理所当然的)

说得多好啊!“理所当然”。你怎样理解“理所当然”这个词?

没错,“理所当然”就是道理上应该这样做的意思

来,那就把这种尊敬、关心带进句子里读出来。(指名读)

师小结:搭石上,这背着老人的身影,不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还有谁在搭石上找到了美? ……此处隐藏7778个字……: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理解了吗?(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像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身临其境吧?(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全班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生:fúfúfú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生:左右结构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师:右边生:一条犬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生:不会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师:因为(指课件文字)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师: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尊老爱幼

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生: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一道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五、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是啊,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生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生3: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生发挥想象想)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六、总结,预告下节课内容。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师:搭石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美?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美的呢?……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板书:

21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搭石》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搭石》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