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故乡的桥征文(精选多篇)

时间:2024-01-19 01:58:28
故乡的桥征文(精选多篇)[本文共7927字]

第一篇:故乡的桥征文

故乡的桥征文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桥很多。从外形看,有拱桥、吊桥、漫水桥、斜拉桥;从构造看,有木桥、石桥、水泥桥;从所处的位置看,有立交桥、跨海大桥。这些桥有的气势磅礴,有的精美别致,有的横空出世。“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诗句让人浮想联翩,使人们对设计制造者油然而生敬意。然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家门前的小桥,恒久地成为我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我的老家门前有一条小河,一年四季都有涓涓流水,给我们不尽的滋润和乐趣,洗衣、洗菜、洗澡,嬉戏玩耍,小河水从不结冰,就是人们常说的“暖泉”,常常是小河水暖鸭先知。但是,小河也给我们出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象一条柞蚕丝带把我们捆绑在大山的旮旯里。于是父亲就在河水中每隔半尺左右,铺垫或者叠放了几块比较平整的大石头。这个桥说是临时的,可一走就是几十年,做为人行的桥,什么大小车辆都行不通。特别是夜间人行跨在桥上,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头一天还不太稳定的石头,第二天便发现石头已被摆放牢固,我知道,那是细心的父亲默默做的,以便我们走得更稳当。

时间可能冲淡记忆,但是却冲刷不掉我记忆深处的那一块块石头。父亲常常念叨,等条件好时修一座水泥桥。这是父亲的心愿,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九八三年,生产队搞“大包干”,生产生活条件当年就有了明显的改善,家里买了一辆大件---当时在农村十分实用的“二大车”,但因为没有桥,可苦了牲畜了,父亲最心疼,修桥的愿望就更强烈了。可是,一九八五年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冲垮了父亲和全家人的愿望,原本比较宽阔的河道,被冲得更宽了、更深了,如果修水泥桥,费用增加两倍还多,这对一个贫困的农家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加上洪水冲毁了我家部分良田,影响了收成和收入,修水泥桥只能成为遥远的梦,但是父亲从没放弃这个梦。可是谁曾想,屋漏偏遭连夜雨,这年的冬天,父亲突发心脏病在一天夜里离开了我们,家里的顶梁柱,大山倒了,修桥的计划再一次搁浅。那时我正在高中就读,涉世未深的我几乎被击倒。在母亲和兄长们的鼓励支持下,我苦苦地、默默地、顽强地坚持着。

翌年,我考上了高校。是父亲用他那结实的肩膀把我擎上高等学府,是父亲那勤劳的双手把我从大山里扶到了外面的世界。父亲没有文化,也没有激励的语言,他用勤劳和朴实感动着我,鞭策着我,推动着我,让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管在哪里读书,每当我回家或者返校看见人们在修桥时,心中总是蒙生出“桥之梦”。桥的那边是父亲,这边是我;梦的一头连着家乡,一头连着我。我梦想着……

几年后,在我家的小河上,弟弟终于修建了一座数米长的钢筋水泥桥,桥身方向朝着父亲安息的地方。

工作忙了,成家后事多了,很少回老家。但每次回家的时候,我总是停留在桥上恋恋不舍,瞧瞧这,摸摸那,思想感情的野马放纵着、奔腾着。我眼前浮现出父亲那苍老的面容,那长满老茧的双手,那每次喊我早起看书的背影,父亲早起干活时抽着旱烟的镜头……我的心里酸酸的,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我遥望着父亲的坟墓,深情地说一声“父亲,您辛苦了”。

夜深的时候,坐在桥下,听河水流淌,那声音不洪亮,却清晰,仿佛细说着什么。那声音是如此熟悉,如此亲切,我忽然觉得,那是父亲在说话。

第二篇:故乡征文

故乡征文

许多时候,我会把自己遗落在别处。只是当清凉的月光照进梦里的时候,依然会有温暖的意象漫上心头。那温暖的一抹一定与家乡、与童年有关。

家乡很平常,就像月光照过的每一个地方。在一望无际的平原,家乡是散落在一条无名小河边的村庄,村子不大,平凡得如同天幕上任意一颗星子。这个河汊上的村庄曾经因为河流的冲刷而有些低矮。但是在家乡度过的童年时光里,我并没有觉得她任何的矮小平常,我们一样在低矮的地平线上望星空,天空还因为高远而更加澄明了一般。正是在那片养育了我童年的土地上,我学会了憧憬纯净而高的天空,敬重那些平凡而有尊严的生命,珍视炊烟里的温暖和矮过屋檐的幸福。

童年记忆里浸润了太多的月光。

那时候,月夜总是童话般芬芳。曾经在月夜听玉米嘶嘶拔节;曾经在月夜带回来一两只蛐蛐放在窗前清唱;曾经在月光里奔跑,跌倒了,沾了一身的尘土还满怀骄傲……曾经在月光下说书的老人早已故去了,曾经借着月光做针线活的人早就架上了老花镜,曾经在月光里留下的脚印也被砌进深层的泥土,被水泥混凝土抹平了……为什么我还会回到那些曾经?

有人说,一个想家的人,会把村头的老柳树想得如画般美丽。即使贫瘠的土地,也会在想象中流出蜜来。何况我的家乡并不贫寒,月光下的土地那么富饶美丽。晶莹的露珠,沾着青草的香气;星空被窗棂切割过反而更多维,月亮被窗纸遮挡后更朦胧而柔光。心负载了很多的梦想,在故乡的土地上行走着,我知道自己终将粘着温热的泥土离开这里。多少次郑重地审视自己长长短短的影子。那时候我随着快乐的影子行走,何时我背着影子回家乡?

无数次躺进窗边的月光里,乡间安宁的夜是蛐蛐、青蛙、娃娃鱼和蝉的,偶尔还有各家的鸡鸭牲畜发出来的音响。这种时候,一切声音都沾了露水,湿湿地慵懒,惺忪了眼一般。如果是霜雪过后的时刻,连鸟鹊的叫声都是亮晶晶的。于是,无数个想象放飞出去,传说混淆了童话,神话和现实分不清家。这一切又似乎全都因了月亮:在云里藏猫猫的月亮,在水里照镜子的月亮。上弦月、下弦月,满月……每一种形态里都装了各种式样的故事和等待,伴着童年,伴着梦的月亮。

那样的月夜,会有多少诗歌埋进心里等待发芽?

很多时候我会不由得去想:儿子将来回忆童年时会不会有遗憾呢?路灯总是为黑夜张着眼,到处亮晃晃的夜,月亮会躲得远远的。他的月亮会像我家乡的月亮一样大而清润吗?他的月光里有神话吗?有童话在月光里长大吗?也有一点点心底的秘密在月亮的阴影里躲藏过吗?

记得是小学的最后一年,家里的老房子要拆了,怎么也想不通,那么高大的老房子为什么要拆掉?那些细鳞一样的青青瓦片在月光里就是水墨画一样弯弯曲曲的线条,像河流的水纹。粗粗的房梁,雕花的门和窗。大门楼上方的木雕就更精致,百年的风雨虫蛀多多少少侵蚀了它,可依然是秀眉一样让人觉得细腻清爽。那时候谁也想不到要在原貌上修缮,拆掉的老屋那么伤痛地留在我少年的心上。后来,我趁着月光把拆下来的门楣雕花偷偷藏在了房间隐蔽处。可是那藏品依然没能逃脱被毁的命运。那以后好多个夜晚,仿佛我的月亮里有了小小的灰影,不知道月亮会不会因此老掉。现在想来,少年的清愁在回忆里也像月影般朦胧而美了。

月光下捉迷藏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童年时大都有过的经历,那是何等单纯的快乐!用围巾或者一根红领巾蒙上了眼睛,等到规定时间一到,先是屏了气息听动静,然后仔仔细细地探寻每一个最隐蔽的墙角、草堆间隙,一不留意,那个要找的人却从大树的影子里“哧溜”闪出,再也憋不住声响,于是跑的人嘻嘻哈哈得意地笑着跑,追的人毫不放弃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紧跟着追, ……此处隐藏2775个字……>

弯弯的山路,小小的乡村,淡淡的炊烟,总将我尘封的思念点燃。我思念故乡的炊烟,它是我在故乡生活的剪影,它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圈住了我的记忆和生活。如今,我已经离开故乡走进城市,无法从袅袅的炊烟中品尝出记忆中故乡的原汁原味。于是,我把故乡的炊烟珍藏在记忆深处,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让它在我灵魂的天空中继续飘荡。

小路

记忆最深的就是雨后的乡村小路,一汪汪大大小小水洼,泛着黄黄的泥土颜色。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稻草香味。躲雨的鸟儿,此时也站在了枝头,悠闲自得的跳跃着、鸣叫着,像是在表演一出完美而梦幻的舞蹈,但更像是在释译生活的安享细节。

这些熟悉于心的乡村味道和情节,以及这条浓情满怀的乡村小路,曾千百次的飘落在我的梦里。曾几何时,那些劳碌的身影,来来往往穿梭在这条小路;曾几何时,那些肩挑背扛的丰硕,把这条小路撒满了金黄;曾几何时,那些温情的叮嘱,附满了这条牵盼的小路。

是的,故乡的小路铺垫出来的是一条生命的行程,尽管带有泥土一样卑微的颜色。今天,我虽然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繁华里抒写着岁月的痕迹,但故乡的那条小路,却永远延伸到我心灵的最深处。

柳笛

柳笛是故乡春天里的一个快乐音符,也是儿时寻欢取乐最好的玩具。

故乡的村前有一条小河,河两岸长满了柳条,盘根错节,枝叶交错。春天一到,河边的柳树就开始喷黄吐绿了。每天放学,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地蹿进溪边的柳林,折下几枝笔直顺溜细柔的柳条儿,用随身携带的小刀轻轻划一个圆圈,两端对齐截断,用两手分别捏住枝条两头,向相反的方向轻轻拧动,慢慢揉捏,当感到柳皮和柳骨分离时,柳皮就会在柳骨上滑动,等把柳皮全拧松动了,就用嘴咬住粗端柳骨,两手握住柳皮,缓缓抽出光滑的柳骨,手里便留下柳皮筒;再把柳皮筒的细端捏扁成鸭嘴状,用小刀刮去约一厘米长的青皮,露出鹅黄的肌肤,这样就做成了一支支长短不一的柳笛,含在口里,还没吹,那悠悠清香便在口里回荡,久久(本站推荐:WWw.)不肯散去。笛声响起,伴着春风在故乡的原野上跳跃。于是,故乡的春天就从一声声快乐悠扬的柳笛声走了出来,成为最诱人、最有朝气的季节。

小草

小草满世界比比皆是,但我却独钟故乡的小草,总是觉得故乡的小草顽强勇敢,韵味无穷。它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和扎根大地的奉献精神,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对故乡小草的钟爱,缘于一次与一棵小草的偶然相遇。那是我离开家乡那年的冬末,残雪犹未消融,在积雪稀疏的山间小径上,我蓦然看见一株从石缝中钻出来的小草,它在寒风中微微摇曳着,鲜活地张望着这个世界。我不禁怦然心跳,蹲下身子,睁大眼睛,默默地凝视着这株坚强的小草。它刚从冰冻坚硬的石缝中昂起头

第五篇:我爱我故乡征文

我爱我故乡

我的家乡位于安阳县最东部,是一个普通的地方。但是,在我心目中,家乡的景色堪比一幅精美的图画。因为,家乡的初春含苞欲放,家乡的盛夏树木葱茏,家乡的深秋色彩斑斓,家乡的寒冬银装素裹。其中,我最爱的是四季中的大杨树。

春天,万物复苏,春姑娘给大地换上了绿色的新装。初春时的杨树,叶子嫩黄狭小,不大引人注意。如果用手摸上去,会有一种黏的感觉。这时候,一些调皮的孩子会像小猴子一样,麻利地爬上树,掰下一两枝杨枝,在灵巧的手中,一拧一拧,拧成了幂,放在嘴里,一吹,不响,稍做休整,再一吹,响了,也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那高高低低的悠闲声,传得很远很远??长大了的叶子,特别引人注意。在不知不觉中,叶子已变得越发浓绿了,阳光照射下,一面面叶子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不禁使人想起:生命竟如此强烈!

夏天到了,酷热的天气中,蝉鸣叫不停,它们悄悄地停留在杨树上的某个角落里。跑了一晌的小孩子从不午休,结伴穿梭在杨树林中,寻找吱吱直叫的蝉。只见他们蹑手蹑脚地慢慢靠近杨树,竖起耳朵,稍一镇定,猛地用手扑上去。尔后,故意一动不动,再看同伴,面带笑容,兴奋地说:“逮住了,逮住了!”然后,把蝉的两对翅膀掐下来一半,任凭它们在手中叫个不停??午睡醒来的人们,摇着大蒲扇,相约似的来到杨树下,坐在早已砌好的石凳子上,你一言,我一语,述说着见闻趣事,特别是一些现代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变化是永恒的话题。他们在一阵阵笑声中,流露出了无尽的幸福与欢乐。这

时,杨树成了大家街头巷尾聚集的好场所,好休闲去处。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的季节,到处溢满瓜果的飘香。这时,杨树叶却变黄了。秋风吹来,数不清的杨树叶,犹如千千万万只蝴蝶在空中舞蹈,不经意间,一只“蝴蝶”已落入你手中,会让你感觉到:秋天我也有自己独特的收获。有时,爱收藏的同学,会拣拾一些形状奇特的叶子作为标本,再加上一些自己的装饰,使标本更有一番风味。常听人说,落在地下的叶子,用处也非常大,它们腐烂之后,会变成腐殖质,这些腐殖质是树的好肥料,会使树木来年长得更结实、更挺拔、更粗壮。

冬天,冬姑娘给大地换上了银白色的新装。这时,只见银白色的世界里,突然矗立起了一棵棵“圣诞树”,十分引人注意。太阳出来了,亮堂堂一片,枝条上挂满了银条、雪球,若是一阵微风吹来,玉屑似的雪沫随风飘散,大家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那情景真是美不胜收。

家乡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爱家乡,我更爱家乡的大杨树!

单位:安阳县北郭乡邓庄小学姓名:刘豪

辅导老师:王爱英

家乡巨变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只不过短短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我们村贫穷落后,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残留在我脑海中的家乡,到处是破旧低矮的平房,新房屈指可数。村里没有工厂,没有商店,更不要说路灯。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目标。

如今,村里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屋内彩电、冰箱、电脑等高档家电应有尽有。商店、超市渐增。超市的商品琳琅满目。往年的那座破就的小桥己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于是,一座高大稳固的新桥取而代之,继续承载着人们的快乐和希望。乡村公路也四通八达,行人车辆日夜穿梭。家乡的教育事业,更是蓬勃发展。我们的学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的教学设备在不断完善,现代媒体代替了落后的教学工具,教育质量迅速提高。

谈到科技,自然离不开文化知识。以前的农民总以为文化帮不上经济的忙,不读书与读书一个样,现在不同了,大家都知道,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穷不读书,穷根难除。富不读书,富不长久”,因此,如今的农民非常支持孩子读书,重视知识,崇尚科学。因为他们亲身体验到了科学让他们甩掉了“贫穷”,拥有了舒适生活,如:

辛劳了一天的农民伯伯,回家后洗个太阳能温水浴,满身的疲劳立刻烟消云散。闲暇时,开上“面包”或“两头尖”带上一家人和亲朋好友到饭店吃上一次火锅,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总而言之,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新农村,是幸福的、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沐浴在党的关爱下,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一定会努力学习,勇往直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把未来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故乡的桥征文(精选多篇)[本文共792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