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09-01 16:10:56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说明】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期间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认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这一理论创新成果来源于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伟大实践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推动中国发展的实践历程中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不断深化对社会生产力的认识,并以不断深化了的认识成果指导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实践。

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总书记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富有时代气息的重要概念,就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发展要求、发展实践催生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总结、概括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凸显了生产力历史性跃升的决定性作用。工业革命后,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现代生产代替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生产,使生产力发展获得巨大飞跃。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段话精辟而生动地诠释了生产力的历史性跃升具有巨大作用。后来,同样是由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两轮产业变革,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一轮肇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为标志;一轮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正如总书记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新质生产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全新的生产力质态,对生产力实现新的历史性跃升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

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着力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创新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鲜明体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内在逻辑关系。简而言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就是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到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生成。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培育新产业。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的新产业,能够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载体。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壮大,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也在孕育发展。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完全有能力抓住新产业培育的重大历史机遇。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传统产业更新升级带来的市场空间扩大以及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支撑,传统产业借助前沿科技创新成果进行改造提升,也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催生新模式。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新模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当前,依托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特征的数字经济发展,线上与线下加速融合,服务与制造深度融合,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跨境电子商务以及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这些新模式能够提供更为便捷、经济、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推动新技术的迭代创新发展,有利于高效匹配供给和需求,有利于促进能源资源集约式利用,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引领了企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变革,为个体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创业渠道和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模式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丝毫不亚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新动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各领域的创新,以及这些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扩散应用,共同构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整体呈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10084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36%。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新能源汽车产量944.3万辆,比上年增长30.3%;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5.4亿千瓦,增长54.0%;服务机器人产量783.3万套,增长23.3%;3d打印设备产量278.9万台,增长36.2%。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7%。总的看,我国新动能正持续成长壮大,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是推动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鼓励面向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锻长板,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支持企业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薄弱领域,加快攻关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强化传统制造业基础支撑体系。实施卓越质量工程。二是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产业数字化。支持重点行业建设“产业大脑”,汇聚行业数据资源,推广共性应用场景,服务全行业转型升级和治理能力提升。三是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制修订一批低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促进资源节约和材料合理应用。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是强化市场引领作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持续扩大新兴产业市场空间、丰富应用场景,加速新兴产业规模扩容和技术迭代,推动更多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抓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产品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构建品牌引领、创新发展的新的全球产业链。二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在先进制造业中的应用扩散,形成两者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健全产业集群组织管理和专业化推进机制,建设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优化政策支持。深入认识新兴产业全生命周期成长规律,重点聚焦前端创新环节提供更大力度支持,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把新兴产业发展与扩大内需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需求侧创新手段作用,把握好财税等支持政策的力度、节奏。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加强标准引领,鼓励技术创新和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是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引导地方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发挥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力。二是提升创新能力。面向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作用,加强基础共性技术供给。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用资源,体系化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推动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三是构建产业生态。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标准互认和要素互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产品配套、软硬协同的产业生态。

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定不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总书记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之策。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动力源、策源地。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教育是基础和先导。要切实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加强科技的战略规划、政策措施、资源平台、创新力量布局、重大项目等顶层设计,持续改善科技基础条件,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统筹,完善科技奖励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成果转化制度、分类评价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研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进一步补齐教育发展的短板,持续提高教育普及水平。着眼于提升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力、贡献力,改进基础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和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根据人才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扩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储备。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将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必将极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实行人才投资优先,加大政府对人才发展的投入,鼓励、引导全社会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等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形成人人皆可成才、各类人才辈出的局面。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拓宽人才评价渠道,加快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向用人单位下放管理自主权,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更好体现人才的市场价值。畅通人才发展通道,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着力破解技能人才发展的“独木桥”、“天花板”难题,拓展人才成长空间。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在全社会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也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带来生产要素及其组合的更新,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坚持开放创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提高我国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要调整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打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体现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改革完善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培育保护和鼓励创新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牵引力、竞争力的部分。只有做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从根本上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守正创新的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拓中国发展新境界,不断为人民创造新福祉。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范文。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