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物理知识点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相信上面对温度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2f f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二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此处隐藏3634个字……方法: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待测物体,如果氖管发光,说明接触的是火线,或与火线接通;如果氖管不发光,说明接触的是零线,或与火线没有接通。
三、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发生短路是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
(1)短路:就是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构成通路。
(2)原因: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的电阻很小,相当于导线的电阻,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大。
(3)实际情况:在安装时致使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或用电器内部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电线或用电器的绝缘皮由于老化而破损,致使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
2.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是造成电流过大的另一原因
(1)原因:电源电压一定,用电器的总功率过时,根据公式I=P/U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会过大。
(2)实际情况:多个用户集中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的用电器;一个插座上使用多个大功率的用电器。
四、安全用电
(1)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的电压。
(2)不要接触火线或与火线连通的导体,特别注意原来绝缘的物体导了电。
(3)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因为高压触电有两种类型: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不接触也可以触电。
(4)触电处理:有人发生触电事故,绝不用手拉触电人,应赶快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绝缘体把线挑开;高压触电,宜赶快通知专业人士。
(5)急救:触电人如果昏迷,应做人工呼吸,并送医院;如发生火灾,应先断电,再灭火。
重、难点知识辨析
一、用电能表测用电器的电功率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也可以利用它的参数来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在电能表的表盘上标明每千瓦时的转数,根据在一段时间内的转数,就可以求出用电器在这一时间段内做的电功,从而求出电功率。
具体做法:单独让待测用电器工作,从某一时刻开始计时,并数表盘转的转数,到某一时刻结束。这种方法测量不精确,在测量大功率的用电器的大体功率时可用。
二、为什么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接地?
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般带三脚插头,对应插入三孔插座时,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和大地连接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在内部由于火线绝缘皮的破损或失去绝缘性能,致使外壳与火线接通而带电,人触摸外壳就会触电。当把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外壳带的电会通过地线流到大地,人触摸就没有危险。
三、家庭电路的常见故障
1.断路
当电路某处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用电器不能工作,就是断路。包括:用电器内部断路、火线断路、零线断路。造成断路的主要原因:电线断开、线头脱落、接触不良、用电器烧坏等等。
2.短路
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构成通路就是短路。包括:用电器外导线的短路和用电器内部的短路。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火线和零线用导线直接连接。
3.过载
当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过多,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使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超过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致使保险丝熔断或烧坏电能表或造成用电器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而不能正常工作。
4.漏电
用电器由于长期使用或接线不当,造成火线和其它不能带电的导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就是漏电,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四、一种家庭电路常见故障检修方法
在家庭电路常见故障中,过载和漏电容易检查,而短路和断路比较难检查,我们可以用一检验灯泡对各个支路进行检修。如上图是其示意图:在火线干路上(一般在保险丝附近)接一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断开其它支路,只闭合某一支路,就可检查这一支路。如图:断开S2,只闭合S1,如L检验不发光,则L1所在支路断路;如L检验不正常发光,则L1所在支路短路;如L检验发光,但较暗,则L1所在支路正常。用同样的方法可检查其它支路。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五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 www.*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中物理知识点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