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4-10-21 16:11:06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目录

1.绪论

1.1研究目的

1.2理论背景

1.3研究意义

2.留守儿童现状和发展趋势

2.1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2.2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提升措施

4.1政府要担负起关心留守儿童的责任

4.2学校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4.3家长应当多与孩子沟通

4.4社会方面

5.结论

1.绪论

1.1研究目的

对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总结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探索出适合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1.2理论背景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存在数千万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分离,使他们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中经常性的缺少来自父母的教育和关爱,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存在适应不良倾向。

1.3研究意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习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留守儿童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父母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与父母沟通少,容易导致“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方面的偏差,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老师给予更多关注,加强他们心里健康教育。本文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展开探究。

在大部分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仅限于课堂,所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关注度不够,更多的是去传授知识,很少去关注学生心里健康问题。学校也很少去安排心理咨询室去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性格内向,不善交流,自我封闭。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成长更影响未来的发展。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一些老师认为学习成绩最重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此一举。再加上很多农村师资力量的匮乏。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提高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策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此老师要多鼓励学生与父母沟通,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了解父母的工作,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教师要在学习上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了解学生的内心,打开学生的心结。

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守护,只有各方面相互协同合作,才能真正起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实质的目的,而作为老师,背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方法恰当,这些留守儿童也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阳光开朗,内心充满对世界的正能量。

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希望,如果要健康地成长仅仅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其身心健康,在儿童的成长时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况对于以后品德思想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在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留守儿童的生命和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确保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如果我们不利用这个塑料周期,不向儿童提供他们所需的照料和教育,不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代价教育是有很多弊端的,很多老年人只知道衣食住行,不知道如何给予孩子成长所需的心理护理,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很多学者认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焦虑敏感自卑孤独委屈和抑郁。儿童与父母分离会引起焦虑,父母都在外工作,一年才能见几面,这很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孩子的感情。当父母不在身边会感到孤独。由于年龄小不理解父母外出的原因,认为自己被父母抛弃,更不能理解体会父母的辛苦,心力还抱怨父母,与父母产生感情隔阂,由此产生埋怨心理。缺乏爱影响孩子的个性形成,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可替代的,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从长远来看,一些留守儿童更有可能是孤僻的,不太愿意沟通交流。遇到事情不能第一时间与父母交流,做事没有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久而久之,就变得畏手畏脚,缺乏自信,性格内向,自卑。因此,相比于父母在身边的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更为凹显,更加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怨恨心理,36.7%的留守儿童普遍认为,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段痛苦的经历。

4.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措施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经济的投入,一般来说,往往是经济环境问题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要想从根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必须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以经济发展引导更多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村建设。父母回家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即使父母仍在外工作,经济条件的改善也一定程度上助于增长儿童的自信心,满足儿童成长过程中合理的物质需求。其次,出台相应的政策,如改善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尽量避免父母与子女的分离,加强城市接受民工子女教育的能力,降低收费标准,使民工子女获得和城市子女同等分受教育条件。政府也应加阿达农村的心理健康的投入,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必要时开设心理健康门诊,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变化,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此外,卫生医疗教育部门需统筹协做,通过讲座,电视,课外书籍等。多种形式,引导儿童学会正确控制和调节,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心态。

加强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交流。父母与子女面对面沟通不够,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一大因素,常年在外的父母要多回家看看,利用回家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解决孩子的问题,培养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外工作时,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关心其学习生活情况,全面了解孩子的意愿,从孩子角度出发,在正确的引导下保留孩子的意愿,要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的老师是与儿童相处最久的教育者,闲暇之余多关心儿童,以满足儿童需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完善儿童档案,是准确把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核心,班主任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如家庭住址,父母电话以及联系电话,建立档案,为及时与儿童监护人沟通交流儿童学习,生活情况提供便利,同时,针对特殊留守儿童能够建立一套专门的档案,内容包括帮扶计划,心理状况及谈话措施等具体内容。将教育学和心理学有机结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健康成长,老师也要注意正确的引语,‘三观’要在课堂上对孩子有多贡献,在教学中渗透面临困难时,面对逆境,要力去自强,积极的心态等正面观念,引导孩子成长,保护他们的心理。此外,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校和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环境,如帮助儿童向自己的父母写信,吐露心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优等生帮助留守儿童,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为留守儿童过生日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切切实实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来自社会个方面共同的关心与爱护,只有各方面相互协同配合,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质的目的,而作为老师,背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学校、家庭等不同引导环境,为留守儿童塑造有效平台,满足其心理意识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促进留守儿童发展。只要方法恰当,这些留守儿童也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阳光开朗,内心充满对整个世界的正能量。

5.结语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存在孤僻、自卑、逆反等心理问题,导些这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成长过程的问题、亲情的缺失、学校对心理健康的不够重视、城乡二元化的问题。面对这日益凸显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想要彻底解决必须依靠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家庭尽量弥补对儿童情感的缺失;学校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政府加大政策推进,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