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2022离职率分析报告【精品多篇】

时间:2025-01-15 08:53:27
2022离职率分析报告【精品多篇】

[编辑]2022离职率分析报告【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22离职率分析报告 篇一

员工离职一直是造成企业内部波动的重要原因,用人单位也并不希望人才队伍不断“飘摇”和更迭。

日前,由北京中外企人力资源协会调研的2005年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出炉,报告对协会超过100家会员单位去年全年的离职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其中得出了目前企业的离职率在13%的结论,而通过调研分析了离职的主要原因、离职高发群体和高发期、本科生易离职等调查结果,广大企业和求职者从中可以把握人才流向的一些重要脉搏。离职的三大主因由于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变化,不同的阶段造成人才离职和更替的原因也不尽相同。那么近一个时期,是哪些因素成为影响“人心思动”的主导因素呢?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显示,“更好的发展机会”、“家庭、健康等个人因素”以及“对薪资福利的不满”是排名前三位的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

调查分析显示,由于目前企业发展迅速,造成求职机遇和人才流动的频繁。这也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去遴选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位。智联招聘职业顾问郝健说,现在是产生机遇的时代,每个人谋求自身价值和发展的空间也大大增加,“奔前程”而且奔个好前程是个人的头等大事。因此,既然社会能够提供出更多的发展机会,自然人才流动会相应增加。但是,这种流动也需要合理性,例如“扎堆”式的集中向某些热门行业或职业拥挤或者大量的跨行业跳槽,则都是不正常的离职流动。

另外,现今竞争激烈,人才面临的各种压力都非常大,也的确会有人出现“不能承受之重”的情况。而“对薪资福利的不满”产生的离职始终都是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离职高发期的两大时段企业的发展都是长远的建设和规划,因此人才队伍建设同样是需要时间的。而从此次离职率的调查显示,工作2-3年后的员工人群是离职的第一个高发阶段,而比较新的动向是在工作7年后的员工人群呈现出第二个易离职的高发时段。因此,企业在进行人才培养规划的时候,需要格外关注。调查结果显示,工作2-3年的员工离职率最高,达到了33%,而工作年限超过5年则呈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在工作7年以上的员工离职率达到了16%,特别是在制造业员工离职率则超过了20%,呈明显增长的态势。本科生离职率偏高,工资是“诱因”在此次调查报告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科学历的员工与其他各种不同层次学历的员工比较,是容易离职的一个群体。其离职率在服务行业和其他行业类的调查中均超过了60%,即使在制造业中也达到了31%,大大高于以往认为容易发生离职的低学历专科生群体。专家认为,工资是本科学历员工高离职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层次的员工呈现出工资越高,员工离职率越低的特点。员工离职率低的企业,其年平均工资一般都明显高于离职率高的企业平均工资的一倍以上。人力资源专家李宏飞认为,本科学历的员工易离职,首先因为这个群体的数量比较大,就业人数高于研究生、博士等高层次的就业求职群体,略低于专科生的群体。但是目前的就业实际情况是,本科生往往在求职中所谋求的职位都会低于预期的理想职位,的确也有不少学生出于就业的压力不得不暂时选择中低层次的职位。但在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后,本科学历的员工普遍会去谋求争取更合适的职位,换言之,他们的提升空间和潜力以及自身向上发展的动力都是最大的。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过于关注实际收入待遇,也使本科生的离职显得有些盲目和浮躁。这是大大不利于自身职业发展的弊病。

2022离职率分析报告 篇二

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20__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报告说,20__年中国19个行业的员工离职率平均为15.9%,为2022-20__年的最低,其中it行业的离职率最高。

数据显示,20__年员工主动离职率也创下五年来的最低纪录,为7.87:1,占离职总人数的88.7%。而20__年主动离职与被动离职比率为16.3:1,即主动离职员工占总离职人数的94.2%。报告预期,20__年这19大行业的离职率将会上升,薪酬增长也将达到7.8%,远超过20__年5.1%的水平。

某人力资源服务商《离职率调研报告》每年发布一次。本次调研于20__年10-12月进行,共收集企业问卷3368份,覆盖化工能源、金融、汽车制作等19个行业。高科技、制造业、房地产和消费品等四个行业的离职率报告同期出炉。

主动离职减少员工满意度下降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企业经营业绩在20__年年底陷入最低点,这一变化也改变了薪酬增长和跳槽离职的节奏。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从“人才争夺”转向“人才培养”和“成本控制”。20x、20__年19个行业的平均离职率分别22.3%和23.1%,20__年只相当于20__年的70%。

调查数据显示,行业间的离职率差异并不明显。离职率最高的行业是高科技18.3%,离职率最低的行业是生物医药,为12.6%。但是职能间的离职率差异迥然:营销类岗位的平均离职率最高,达到29.9%,主、被动离职率比接近19:1;其次为技术研发类的岗位,平均离职类为26.6%;主、被动离职率比为13.6:1;生产类岗位离职率为14.1%,主、被动离职率6.5:1;行政类职位的离职率最低为6.2%,主动与被动离职率比为3.4:1。虽然此次调查数据与20__年营销类离职率38%,技术类33%等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离职率高低的排行与20__年如出一辙。

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20__年主动离职率人群明显减少。20__年全国最大的招聘网站共发布职位850多万,虽然与20__年接近,但是20__年1-6月份发布的空缺职位相当于20__年同期的75%。工作不好找,使得人心思稳。另一方面,由于薪酬增长放缓,特别是企业间和行业间的薪酬差异缩小,通过跳槽实现薪酬的跳跃性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考虑到通过一些非常手段迫使员工提出辞职等因素,那么实际主动离职率的比例更低。调查显示,基层员工的离职率和主动离职率最高,分别为29.2%和20.5:1;中层高管理和技术人员(主管/经理/总监)为16.5%和11.6:1,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副总裁/总经理/总裁)仅为7.2%和1.6:1。

但是调查也显示,尽管主动离职人数减少,但是员工对雇主的满意率却没有相应提高,而雇主对员工的满意度也呈现下降趋势。薪酬是员工的最大的不满,其次是不满于企业对经营状况的秘而不宣,排列第三的是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不够。而雇主对员工的不满多为工作知识和技能不足,敬业度和忠诚度。

某人力资源服务商薪酬调查部分析认为,经济危机对职场人士的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减薪裁员、内部调动、强迫休假、缩减部培训等等,虽然减少了企业人才成本,但也影响了员工士气,职场中人普遍存在状态低迷,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意愿不强。不过,根据以往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随着经济增长,员工离职率将逐渐回升,并可能在短时间出现跳槽 ……此处隐藏5356个字……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集团人力行政部制定针对各中心(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人力行政部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三) 加强员工离职管理。员工的离职管理一直是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离职数据的统计。人力行政部应定期统计集团范围内的人员流失数据(包含年度/季度人员流失率、人员离职面谈记录),以有利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第二、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应以制度的方式规定直接上级和人力行政中心负责人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第三,离职程序。人力行政中心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五、结论

一个稳定的、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报告希望引起公司领导对员工离职情况的高度重视。

离职率分析报告 篇六

离职分析

我们无法忽视近些年企业的离职率,也不能无视离职申请表背后的群体特性。只有做好离职分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为HR,我们会经常见到离职分析报告,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对于这份报告,很多时候是一个数据统计的工作,所以,做好相关的数据统计,其实是离职分析的基础。要做哪些数据统计呢?本文就此与大家做个分享。

从离职分析的内容出发

1、整体离职分析:以年度离职率进行统计。每年度或者每季度、月度为单位进行罗列、总结,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统计相关周期的离职率;

2、主动离职比例分析:很正常的一个数据就是主动离职比例会大于被动离职比例,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参考行业数据,从行业主动离职比例进行参考:公司的主动离职比例是否偏高,再具体进行分析;

3、离职率职能差异分析:职能分析是我们常常做的,通俗一点就是分中心/部门进行离职率统计,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相对稳定的岗位为人力行政、财务、采购物流,而相对不稳定的为销售类、生产类岗位;

4、离职率各职位等级差异:从定义高层、中层、主管、专业技术、一般职员和基础操作人员进行分类统计,同比比较及分析;

5、主动离职原因分析:

6、被动离职原因分析:

总结

不管离职分析做得如何到位,我们对于分析报告的目的要搞清楚:反馈相关信息,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改善推动。凸显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体现了此份离职分析的含金量,当然,最后会对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说明,这个为基本前提。

从现有很多公司的离职分析来看,领导把离职分析当作HR的统计工作,起不到引导、提醒的作用,更别说改善作用了,所以对于这一点,建议如下:

1、改善的点从当月最突出的问题出发;

2、对于需要改善的点,需要采取事前提醒、事中沟通、事后跟进的措施;

3、不管HR在公司的地位如何,发出预警信息会比没有发出预警信息要好很多,而忙于招聘工作之余,关注管理人员的管理风格,能够帮助HR在做新人培训时,提醒新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对于很多主动离职的人来说,非到万不得已,都不会离开。所以,理解他们,事后了解原因,要比当场问明原因来得好。很多时候,事后的一个电话回访,了解相关情况,会比在做离职面谈时真实得多,所以可以考虑开展员工离职后一个月内进行电话回访的工作。

5、很多时候,我们会想着怎么去推动或者留人,但是实际实施下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公司能够提供或者直接拨付下来的资金很有限,这个时候的HR,就需要像做行政后勤服务工作一样,注重对一些细节福利的操作:比如关注出现心态、思想问题的人员及相关福利的侧重、部门员工出现异常考勤的提醒等等。

从离职主体出发:以“人”为中心分析

人=10%(人力)+20%(行政)+70%(本部门)

说明:

①离职原因有10%是因为人力资源中心没有做好完善的人力资源优化工作(工作没有发挥所长);没有及时发现员工异动情况并做出分析,预防发生离职现象;没有主动做好薪酬待遇调整政策以迎接人力市场变化(薪酬调整的滞后性);没有及时改善员工与主管的关系。

②离职原因有20%是因为行政中心没有完善行政制度,宿舍条件没有做到人性化服务,食堂没有管理到位等情况。

③70%(本部门)=55%(上级)+5%(下级)+10%(同事)

说明:

(1)离职原因有55%是因为上级工作任务分配不均、任务与薪酬不成正比、工作理念不一致、工作不开心、得不到应有的培训导致工作开展以及工作目标的不明确、沟通平台缺乏等;

(2)离职原因有5%是因为下级工作没有依照计划完成导致整体工作没有完成、下级离职频繁对上级的心理刺激作用;

(3)离职原因有10%是因为同事工作上的不配合或者关系不融洽。

④70%(本部门)=40%(上级)+30%(同事) [针对一线工人分析]

说明:

(1)离职原因有40%是因为工价不合理、工序分配不合理导致赚钱不多、工序没有完全明白造成经常返工、操作技能缺乏足够多的培训、沟通平台缺乏等;

(2)离职原因有30%原因是因为同事配合度不足,导致经常性压货或者没有货、工序中配合不足导致经常返工、交流不习惯导致关系不融洽等。

针对建议措施

一、分析各部门的流失率,做一个排名。公布各部门的流失率本身对于部门管理者是一个警示和压力,对于那些流失率高的部门,曝光后,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从而促使他们改进部门的管理,降低流失率。对于流失率最高的部门,还应该具体分析原因,帮助部门管理者找到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操作时需要附上发布排名的用意,否则易产生误解)。

二、分析流失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限分布。这个可以展示很多信息,如果是半年之内新人流失率很高,说明极大可能是招聘环节出了问题。如果是3年以上的老员工较多,说明是员工的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公司发展较慢。

三、分析流失人员的绩效情况。如果流失人员当中平时绩效考核优秀的人较多,例如占比50%以上,那说明公司的问题很严重了:留不住优秀人才。如果是绩效考核较差的人较多,例如C/D等级的人占比超过50%,说明公司的管理问题不是很严重。

四、还可以对流失人员的学历情况进行分析,对层级情况进行分析,对年龄分布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从多方面来揭示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找到真正的问题。而且这些分析之间可以互相验证,从而使得分析更加客观和有深度,也更加令人信服。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2离职率分析报告【精品多篇】范文。

《2022离职率分析报告【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