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大专生论文(多篇)

时间:2025-03-28 08:53:31
大专生论文(多篇)

【引言】大专生论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大专生论文 篇一

(一)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阶段

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的目的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一个拓展课程和专业知识场所,创造一个同学们进行电子设计交流的机会。兴趣小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常年开展活动。对于一年级的同学,主要是提高他们程序设计能力;对于二年级同学,提高他们单元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单片机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对于三年级同学,主要提高他们系统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能力。电子设计兴趣小组对队员的进入和退出要求不作严格规定,有兴趣有毅力的学生会坚持下来并认真完成任务,跟不上的学生就会自动退出。

(二)中期培训阶段

在每年的3月初,正式启动参加全国或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相关工作。因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的目的之一是为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后备力量,所以参赛学生主要在电子设计兴趣小组中产生。这个阶段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在电子设计兴趣小组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对单元电路、单片机小系统和EDA小系统应用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培训时间在每周的周末,每周培训结束后,指导教师会布置一些项目让学生做,并在下一次课前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在6月底,教师根据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筛选,并最终确定暑期培训队员。

(三)暑期赛前培训阶段

经过中期培训以后,按照比赛要求让学生自愿组队。在队内,队员按负责单片机和EDA程序设计、硬件设计和报告撰写进行分工。指导教师根据我校在竞赛中擅长仪器仪表和通信两个方向,对学生进行系统电路设计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设计报告撰写能力等。赛前培训每个题目一般安排8天左右时间,分资料查找、方案认证、单元电路设计、系统电路调试和测试这几个阶段。为了让学生适应比赛现场氛围,赛前半月进行模拟比赛演练,严格按照比赛时间和规则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在竞赛组委会下达了竞赛所需仪器设备和器件后,准备好相关的仪器和器件,并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四)赛后工作

在学生完成参赛作品测试后,召集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召开专门会议,对本届比赛的作赛后总结,总结本次比赛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完成项目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并把所有训练时和竞赛的技术资料归档保存,传承给下一届的学生作为参考。

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发现我校电子信息类学生存在理论基础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参与意识较强而工程素养不足等现象。这说明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急需改革,如:在平时实验课中,验证性实验多而自主设计的实验少,单科性实验多而综合性实验少,采用传统的方法多而应用最新的技术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现有的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

(一)理论和实践并重,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内容,我们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理顺各门课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到教学内容知识宽但不重复。些外,为了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我们在选修课中开设了《前沿技术讲座》课程,分别讲述各自研究方向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应用。第二,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除了增加了实验学时和综合实验课程外,还在选修课中增加了《电子线路设计制作》、《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两门综合设计性选修课,在实习环节增加了《综合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第三,由于可编程器件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电子信息类的程序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中,我们增加《数据结构》等程序设计类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根据大学生电子竞赛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通过研究与探索,我们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学生认识———训练———创新能力形成规律,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由专业认知、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实验、开放式实验、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中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竞赛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总学时的27%左右。实践教学体系整合课程实验内容,按照基本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四个层次设计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对于基础性和设计性实验,我们规定了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对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我规定了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扩展要求。这样,对学生即达到某一实验目的的共性训练,又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三)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除了采用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之外,我们尽可能将各种EDA仿真软件应用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各种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安装电路和焊接电路等一些技能性工作,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学时完成。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节约实验成本和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

三、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实验仪器的功能、性能、类型及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实验室常规实验教学仪器和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程应用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给学生创新型的实验项目和教师的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建成了电子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建设以建设先进、实用、开放的现代化实验室为目标,建成了7个实验平台:高频电路实验平台、EDA实验平台、单片机实验平台、电子测量、综合电路实验平台、DSP实验平台和通信工程实验平台。电子创新实验室能满足综合课程设计、学生毕业设计、电子设计竞赛、教师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电子创新实验室以开放性建设模式为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开放制度,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效能,除实验教学所安排的时间段外,其他时间段面向所有学生开放,这种管理方式,保障了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

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有类型较多,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到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所有知识。在指导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过程中,教师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术,在指导竞赛过程中,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拓宽教师的学术和专业视野,每一届比赛结束之后留下的技术资料更是教师最宝贵的资料。经过历届指导,教师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吸收前沿知识和技术。这不仅对他们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而且也会慢慢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此处隐藏10435个字……的问题点,现与大家共享讨论。

1.初步选题过大

学生在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选择的范围太大,导致论文难以驾驭,最终无法写出完整的论文,学生自己也会觉得比较累。不能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就无限拓展书写。比如说一些学生选的题材是“■■■ ■■■”(中韩文化对比),这个选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好驾驭,在三年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接触过的韩国相关的文化也少,因此这个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好写的。但是论文题目过大,在校期间,学生学到的韩国文化有饮食文化、风俗文化、化妆文化、地理文化、地域文化、礼节文化,等等,而我们大专学生书写论文没必要写这么大,最好是在论文标题标注一个定语,比如“■■■■■■■■■”(中韩文化对比)。这样,论文研究的内容比较有针对性,书写的方向更为明确。

2.参考文献的缺乏

书写韩国语论文肯定需要参考一些韩国方面的资料,而学生手上除了学校给定的固定的韩国语教学材料之外,最多就是在图书馆查阅到的资料。目前国内与韩国语相关的论文资料可借鉴的比较少,因此学生应主动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以补充论文内容。这是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一个过程,但也存在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在网上查阅到相关的资料,只要与论文相关,就无条件搬到自己的论文里,导致东边凑一点,西边再凑一点,最终拼成一个拿来主义的论文。如何在网上寻找相关论文的材料及应用到自己的论文当中是件极为关键又棘手的事情。

3.论文框架的设定

学生在拟定论文研究内容框架的时候,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研究思路不够清晰,换句话说,缺乏一些总结陈词的能力。其实学生知道自己要研究的内容,就是无法清晰地构建具体的框架。记得有学生的选题是“■■■■■■■■■■”(中韩两国生活习惯的比较),学生第一次拿过来的论文框架是这样的:(1)■■■■■■■■■■■(中韩生活习惯的分类),(2)■■■■■■■(中韩传统运动),(3)■■■■■■■■■■ ■■■■■(中韩生活习惯的趋势在于以下几种)。该论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存在明显的问题的,尤其是第二部分,书写的是中韩传统运动,这跟论文题目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说得严重一点是偏题了。第三部分的框架内容表达也是模棱两可,缺乏准确性的表达。正确的框架应该是研究中韩两国生活习惯,从中找出两国人民生活习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对其进行分析,为何会存在这样的异同点。这才是这篇题材正确的研究框架。

4.论文内容的填充

论文框架拟定好之后,就要根据研究内容填充相关信息。这一过程可以体现出学生的研究态度:有一字一句认真斟酌书写的学生,有马马虎虎书写的学生,也有学生是直接从其他地方摘抄过来的。书写论文是一种态度,需要细心搜索资料并研究资料,使它成为论文需要的素材。不能因为嫌麻烦,不管是否符合论文题目,只要觉得稍微搭边就往里面套,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态度。总而言之,在填充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符合研究内容,并经过一番修改才能应用到书写的论文当中。

5.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书写论文是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研究成果如何,完全在于学生自身的修行。在反复书写和修改论文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学生本身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1)知识点。修改论文的时候,我们发现里面存在一些语法表达错误。这是在学习的过程未能好好掌握的部分。学习外来语的时候,单词、语法是很关键的部分,由于这些方面的误区,在书写论文的时候就会出现表达错误的问题。

(2)研究态度。研究态度懒散,不够积极,也不够仔细。选题之后教师会告知学生在规定的某期限内要完成相应的研究,比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交初稿、修改初稿至定稿的阶段。有些学生一直未能遵守这个时间,一定要老师催好几次才交过来,拿过来教师一看,又有那么多问题,若能按时修改也罢,可每次都要督促,显得不是积极,比较懒散。我们的论文最后要交的是电子稿和打印稿。学生之前也学习过韩国语的打字方法和技巧,对此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在电脑上书写论文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打字错误、标点符号的误用及其他错误。比如,“■■■”写成“■■■”,“■■■”写成“■■■”,“■■■■■”写成“■ ■■■ ”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学生在书写之后,也不会再检查一遍是否书写准确,直接鼠标一点发到老师邮箱,研究态度不是很认真。

(3)存有侥幸心理。学生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觉得经过三年学习,老师不会为难学生的,因此自己给自己心理安慰,设定自己的学术标准,结果导致学生书写论文不够用心,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这样交上来的论文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凡事不能有侥幸心理,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研究、这样才能有好成果。

6.结语

韩国语论文书写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拿到毕业证书的关键。学生在书写论文的时候不仅要好好发挥之前所学的知识,还要摆正心态和学术态度,努力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所谓“事在人为”,只要是真的努力过了,为了写好一篇论文而真正付出过了,我相信结果是不会太让人失望的。毕业论文可以说是学术和态度的结合体,唯有将两者紧密连接在一起,方能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光军。实用韩国语写作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金龙。韩国语写作基础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大专毕业论文 篇十

人生,海洋一片,乘一叶扁舟,梦长风破浪。风怒吼,欲将小舟打翻,浪狂啸,欲将航线迷离。当前方烟雨朦胧,你能否坚守内心,做好自己?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在纷繁喧嚣中坚守自我显得难能可贵。如果你是水滴,不要羡慕大海,你可以滋润生命;如果你是石子,不要羡慕高山,你可以有自己的高度;如果你是小草,不要羡慕大树,你可以带给人们生机;如果你是月亮,不要羡慕太阳,你可以有自己的皎洁。生活中有太多的事物让我们羡慕,我们可以追求,但不可迷失。如果你一味追求完美的形象,你就失去了单纯的自己。坚守自我,你的天空分外蓝。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因”追星“而疯狂,”追星“有何不可?羡慕别人又有什么不对?但要记住”追星“追的内在,我们追求的是”星“背后的付出与汗水,用这些来不断完善自己,做好自己。如果你不能做好自己,你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你的生活只剩下长度完全没有厚度。

李白,那个笑傲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打破了封建社会框架对自己的束缚,让心灵在大山大川中驰骋。他做好自己,他的才华,灿烂了整个盛唐的心空!在那个谄媚的社会,他大笑”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陶渊明,那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读书人,在那个人人争着读书修字的朝代。做好自己,一缕菊香,荡涤了他的灵魂。他也渴望为百姓做事,但为了坚守自己,他放弃了黑暗的官场。做好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收获了满山的菊香。

年幼时的我们都曾拥有过单纯,都曾敢爱、敢恨、敢哭、敢笑过,当岁月流逝,你还能坚守内心吗?

朋友,我只说:”在最深的红尘里,坚持本心,做好自己。你一定是笑到最后,笑得最灿烂的那个人!“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大专生论文(多篇)范文。

《大专生论文(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