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教师人格论》读后感(精选多篇)

时间:2024-02-09 09:43:40
《教师人格论》读后感(精选多篇)[本文共15361字]

第一篇:《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读了《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感触颇多,湖州师范学院王荣德教授的《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学术专著,这部学术专著紧紧抓住了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即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师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良好的师德,高尚的人格是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王教授在《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中阐述了教师的人格对教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深刻的揭示了教师优秀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教师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而且还承担着对学生的灵魂的培养,即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过程中,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试想如果一名思想品质恶劣,行为举止轻浮,衣着凌乱不堪,出口脏话连篇的教师怎么可能教育好学生,这样的教师不会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也绝难以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好评,面临他们的只有被开除教师资格的命运,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良好的人格修养无疑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王教授在《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中揭示了教师师德,教师人格修养的重要作用,对现实中教师以及有心成为教师的人都起到了一种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及生活甚至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则肩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的重要使命,教师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做好教学活动外,好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格,即师德。

教师的人格修养包括了很多方面,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在教育学生时,学生才会向着正确的大方向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注重仪表,身为人师,穿着要得体,不讲粗话脏话,衣容整洁干净朴素大方,无形之中会使得学生学会在穿着方面注重得体,注重整洁干净,在思想上会使得学生养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心胸宽广,充满爱心,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无私的爱,一名只会用体罚,用恐吓来教育学生的教师很难成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体罚恐吓不但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家长的愤怒,只有心胸宽广,教育得法,时刻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意,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赢得家长与社会的称赞,良好的教师人格是做一名成功教师的必备条件。

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楷模,学生很容易模仿并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而良好的教师品质人格修养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有利的正面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

王教授的《教师人格论》是一本难得的优秀学术专著,一本优秀的学术专著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王教授的《教师人格论》是一本优秀的学术专著,我读了这部学术专著受益匪浅,养成良好的人格势在必行,尤其是对一名有志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师范毕业生。

第二篇: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我追寻着前辈、师长的足迹,从他们的身上去寻找答案。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老师。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叶圣陶《论集》第490页)。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其次,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张筑生教授在这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心里只有工作、学生,他超脱了名利,甘于清贫。他似乎不懂得争成果,争头衔,他至死都没有评上博导,然而他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与敬仰。

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堪称当代师表中的佼佼者,他为学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的那份执著与奉献,无时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为了学生,他长期强忍受着癌症的巨痛毅然站在三尺讲台。在孙老师病逝那天,八宝山上4000多名学生自愿前来送行,白花点缀的悲壮使他的人格在天国里升华。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

势,使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 ……此处隐藏11166个字……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孩子,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孩子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孩子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教师对职业的“爱”。敬业、精业、创新。教师是一种平凡的职业,但在平凡中又孕育着伟大,她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是奋斗的动力、成功的基础。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地位,也不可能有很多的财富和高水平的享受;但作为一种事业她有你施展

才能、播撒爱心、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和空间。在和天真烂漫的青少年的相互交往中,在看到他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享受一种青春常驻、平和而又充实的人生幸福。

“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爱生之师受人爱。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只有这样,教师爱的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这就是爱的感染作用。

“爱在其中,以苦为乐”,让我们的“爱”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二、尊重:师德的基本准则,孩子人格发展的基础。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孩子尽管依附于师长,但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只有需要得以满足,才会有力量,就会前进,就能发展。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要发展。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基础,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

“尊重”教育就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情感的需要,从而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促进孩子人格的全面发展。

尊重孩子在道理上老师都会认同,可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却很难。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思维方式,都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绳索束缚着他们。大多数教师是爱孩子的,可是爱并不等于尊重。“尊重”教育体现为师生互动效应,重新认识孩子,同时也重新认识自我。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在行为中实践,如: “请孩子坐下来谈话”、“不从窥视孔中看人”、“不用‘差生’一词”、“先向孩子问好”等做法,正是老师们尊重孩子的体现。而这点点滴滴折射出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孩子是主体,教师的责任在于服务。

教育不是对孩子的消极约束,而是人的自主实现,是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如果教育只是要求孩子“遵守”,关心孩子外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注重孩子内心的感受,就不能调动起孩子饱满的参与热情。在教育中,只有调动孩子饱满的参与状态,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将认识水平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实践中尊重孩子,积极发展师生互动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亲密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沟通,促进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促进自我概念的建立,促进自我意识的完善,才能使孩子人格健全发展。

“尊重”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归纳为5个方面: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所以除了在观念上、实践中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人格,还必须尊重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形象、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言传身教,感染、感化孩子,在孩子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尊重社会、自然和知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孩子正确认知,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德顺:“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有高低之分的,但最基础的道德品质是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每个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每个角色

的权力和责任都被理解和尊重。”孩子是社会的一份子,需要相应的尊重!

三、宽容: 师德所赋予教师的人格魅力,孩子心灵成长的美化剂。

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质的开发和拓展。它应该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

这种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就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自由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总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他能够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甚或

无知而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寻觅真理,天真地在情感的交融中陶冶身心,轻松地在活泼的学习中成长自己。这种教育宽容的营造,就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

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并不希望孩子一夜之间成才,因为他知道“罗马不是在一夜之间建成的”“长城不是在一年中建造的”。就如生活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吃饲料催熟的鸡永远不如自然状态中生长的鸡”那样,优秀的教师总是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深切的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发自教者内心的真正的宽容。它没有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没有对孩子“揠苗助长”的虚伪,没有对孩子的错误、失误耿耿于怀的刻薄,也没有粉饰美化孩子的矫情做作,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教育智慧原谅孩子目前的落后,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孩子日后的优秀。正是在这种期待中,孩子不断地积累着教师的知识、严谨、情感、个性和方法,感受着教孩子活中的智慧、关爱、激励和赏识,在不断的碰撞、跌倒、爬起中,再碰撞,再跌倒,再爬起,直至独立前行。这样的宽容,使孩子在学校生活中静观万物,感受与世界一样博大的诗意。“宽容不等于纵容,它是严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孩子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

宽容,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宽容能使得教师具备教育所赋予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表现在他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让课堂洒满人性的阳光;他每天把自信投射给孩子,让孩子日日滋长着自信;他每天把尊重传递给童年,使得孩子天天有尊严地成长;他每天把激励和赏识存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时时体验着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在这种魅力中,培育出的将不仅仅是有知识的新人,而更是富有人格力量的新人。这种新人不仅能够用宽容来回报宽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宽容中形成自信的品质,使得他们能够客观而自信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总能在自信中充满期待,看到希望,总能在自信中鼓励、接纳着自己的所长,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信的力量就是对教育宽容的最大回报。

宽容,是自信的基础;宽容,是人格的因子;宽容,是人才的动力。教师,是宽容的使者!选择教师作为自己一生职业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有无比的梦想和渴望。在我心中,教师

是蓝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师是人间的神,他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使者,把爱、信任、宽容和梦想带到人间。他会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而不是在童年时就把那些梦偷走。

四、赏识: 师德的智慧,孩子成长的力量

《《教师人格论》读后感(精选多篇)[本文共1536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